从小区到单位,王安(化名)日常通勤直径约5公里,途经5个换电柜,电动自行车电量告急时,他会就近取出一块电池换上,整个过程不到1分钟。
300余万服务人口,保有电动自行车230余万辆,位于江苏省东南部的县级市昆山,从去年10月开始试点“全城换电”——通过共享电池的方式,变充电为换电,以解决充电桩不足、电池易自燃等问题。
将服务外卖骑手的商业模式,转化为面向居民的民生工程,这种“嫁接”是否成立,当地正在接受挑战。
卖掉原装电池 使用“共享电池”
7月的昆山烈日灼热,16日中午,37摄氏度的户外空气烫人。
野马渡文体中心是昆山市周市镇最热闹的区域,每到夜里就有不少市民在小广场上跳舞。外卖骑手王嘉俊在一个换电柜前停车,摁了一下银色金属按钮,将仅剩34%电量的电动自行车电池放入旋出的空仓之中,几秒钟后,另一个仓位旋出,王嘉俊取到一块满电电池,装回电动自行车。
两个月前,王安以200元的价格卖掉了电动自行车的原装电池,开始空车使用昆山市的“共享电池”。从出租屋到公司,王安的日常活动直径约5km,沿途有5个换电柜,每个换电柜储存10块电池供取用。一块满电电池可续航60km以上,王安能用一周。
电动自行车已渗入现代人的生活。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《2025消费品行业系列研究报告——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解读》显示,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.5亿辆。
围绕这种便捷、灵巧的新型交通工具,网络上段子层出不穷,“欧洲老教授请求邮寄电驴挡风被”。从行驶速度到安全帽佩戴,与电动自行车相关的任何问题都易引发关注,其中以充电最为突出。
7月11日,国家消防救援局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《电动自行车共享换电工作指南(试行)》公布,对“换电”这种新型模式给出规范参考。就在此前一年,昆山市政府牵头成立市镇两级专项工作组,启动“全城换电”项目,原本流行于外卖骑手等相关从业者中的商业模式,正被推广到普通城市居民中。
“我就希望方便天成配资,小区每次充电要抢”
启用于2024年10月30日的野马渡文体中心换电柜,是昆山第一个建成的面向个人端的换电柜,首个客户是一位60多岁的退休女性,她曾向运营人员反映小区充电难,签约之后,她又带来了十多个亲友。
“电池是不是属于我,价格多少,这些都不是最核心的,我就希望方便。我们小区每次充电都要抢,一些车子充满了也不骑走,充电桩很紧张。”王安告诉记者。
电动自行车与充电桩的比例多少最合适,尚未有国家层面的规定,一些城市将其定为2∶1。上海市住建委在去年底答市人大代表建议中提到,“各区、各街镇基本完成住宅小区‘充电桩与电动自行车数量比例(桩车比)不小于1∶2’的配建任务”;惠州市规定“新建住宅项目非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指标中,按不低于非机动车停车位总数的50%配置集中充电设施”的要求。
昆山有服务人口300多万,电动自行车保有量230余万,每年新增约15万辆,“电驴”是居民主要交通工具之一。当地没有公开的全市车桩比调研数据,据业内人士表示,该市规模较大的金塘园小区有电动自行车2700辆左右,充电插头710个,秀水雅苑小区有电动自行车1200辆左右,充电插头420个,配比达不到50%。
这是当地推出“全城换电”工程的动力之一。换电柜采用大功率直流电,一个小时可为电池充满电,一个换电柜存有10块电池,可满足100-150名居民的换电需求。负责该项工程的昆山交通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昆山交发集团”)提供的资料显示,截至7月10日,昆山市建成换电柜800个,今年还将增加200个。
另一个考量是安全。
去年2月,南京电动自行车燃爆事故造成15死44伤,在全国范围内拉响了自燃风险的警钟。昆山市消防救援局监督员石立伟介绍,电动自行车电池从出现火星到完全燃烧只需要1-3分钟,速度极快,因此,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充电、飞线充电都是极其危险的行为。传统上,一般通过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棚或者改造架空层、非机动车库等方式解决电动自行车停车充电难题,但推进中存在诸多困难,一方面,停车棚选址难,比如防火间距不足,占用绿化用地等;另一方面,改造成本高,比如需要增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、防灭火设施等。而“换电柜”能获得安全、便捷与经济之间的平衡。
昆山交发集团司属数科集团总经理邱晓菁介绍,“换电柜”将消防装置安装在电池仓内部,一旦监测到电池冒烟,仓内就会进行注水,直到将电池完全浸没在水体中,阻止自燃。
换电的同时意味着旧电池回收。
为了使用共享电池,王嘉俊的电动自行车电池仓内增加了一套金属配件,一道隔挡将空间分为两部分,共享换电电池相较原装电池更小,只占用其中一半空间。不同的电动自行车在电池上各有设计,而换电柜的电池有统一的尺寸外观,使用共享电池之前,市民要将原有的电池交到回收点。
“电池使用年限越长隐患越大。之前我们监测到充电桩电流不正常波动时会提醒社区,由社区工作人员提醒居民电池有问题,但大部分是不会自行更换的,旧电池淘汰是一个难点。”昆山交发集团董事长盛卫东表示,通过换电回收旧电池,能达到全链条整治的目的。
推进9个月项目可持续吗?
便捷、安全、免去改造麻烦,换电柜兼顾了几重优点,但作为政府主导、企业牵头的项目,能否实现长期可持续,需要在民生服务和商业盈利上找到平衡。
“项目定价时经过了很多磨合。作为一项民生工程,价格不能像普通的市场服务那样浮动,否则会损害信任度。定高了大家难以接受,定低了项目难以持续。”盛卫东介绍,对标居民充电的价格,考虑电池价格、电费、运营服务费等成本,在此基础上加入一定利润空间,最终定为48元包月,促销节点会有相应优惠,但定价不再调整。
根据测算,客用率达到80%,即一个换电柜有80名用户时,项目可以实现盈利。当用户达到一定规模,企业在电池购买或租用上可与电池厂家谈判,增加利润空间,网点也可进一步织密,不过,其基础仍是用户量。
现实情况是,从传统的充电切换为换电,人们的观念更新仍需一定时间。
周市镇是昆山首个试点该模式的地区,周市镇执法和安监办机动中队队长石秋明介绍,前期调研中,居民从价格、操作性、里程到电柜安全等,提出了各种具体问题。盛卫东也被问过,市场变化这么大,换电柜能运营多久?会不会哪天突然黄了?到时车怎么办?
王嘉俊告诉记者,换电柜比以往的模式都方便,但他身边用的人不多,“大家不知道有这个东西,我也是偶然看到的。”王安和身边朋友聊起来时,他们大多保持观望,“还是很难一下子打破‘电池私有’的观念。”
随着项目推进9个月,换电柜的目标用户画像变得更加清晰。
“换电的定位是和充电桩互为补充。用车频率高、充电困难的刚需群体适配这种模式,如果只是偶尔骑就不合适;年轻人觉得这种模式方便、很酷,也不太在意价格,更愿意尝试;老年人则会考虑换电是否比充电更便宜。此外,旧车车主的意愿会更高,如果是新车,大家可能不舍得将原装电池回收。”邱晓菁说,考虑到刚需群体的特点,项目在点位选择时,重点考虑居民区、工厂、地铁线路附近,随着“种子用户”的增加,居民接受起来也会更加容易。此外,他们和电动自行车厂家一起推出了不带电池的“空车”出售,价格更加便宜,购买者也不需纠结卖掉电池的问题。
作为全国首个实践全城换电的城市,昆山“吃螃蟹”的尝试将为其他城市提供样本。盛卫东介绍,试点以来,有不少兄弟省市前来考察,“大家都面临共同的难题天成配资,我们希望这种新模式能带来新解法。”
辉煌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